“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2024-01-14 01:42投诉举报

1个回答
匿名用户2024-01-14 03:33

典出石崇《金谷園詩序》:“余以元康六年(296年),從太仆卿出為使,持節(jié)監(jiān)青、徐諸軍事征虜將軍。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眾果竹柏,藥草之屬。金田十頃,羊二百口,雞豬鵝鴨之類,莫不畢備。又有永礁魚池土窟,其為娛目歡心之物備矣。時征西大將軍祭酒王詡當換長安,余與眾賢共送往澗中。晝夜游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水,或列坐水濱,   時琴笙筑,合載車中,道路并作。及住,令與鼓吹遞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   此典原意是講晉代石崇于金谷園宴請賓客,賦詩不成者罰酒三斗的故事。后遂用于泛指酒宴上罰酒之數(shù)。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如詩不成,罰以金谷酒數(shù)”。清人陳忱《水滸后傳》第四十回:“諸位中有能詩的,各自做來;如不能者,罰依金谷酒數(shù)?!?/p>

相关问答
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中運用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8 01:07
出自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原文典故出自石崇《金谷園詩序》:“余以元康六年(296年),從太仆卿出為使,持節(jié)監(jiān)青、徐諸軍事征虜將軍。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澗...
全文
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中運用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1-15 06:33
此典原意是講晉代石崇于金谷園宴請賓客,賦詩不成者罰酒三斗的故事。后遂用于泛指酒宴上罰酒之數(shù)。李白借這個典故,表達自己及時行樂的人生觀
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運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4-01-11 20:45
西晉石崇,官至衛(wèi)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極端奢侈.曾在洛陽金谷澗中宴客賦詩,他寫有《金谷詩序》說:“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乾,罰酒三斗.”李白所說的“金谷酒數(shù)”,即三斗.典故的...
全文
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運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4-01-14 02:02
出自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原文典故出自石崇《金谷園詩序》:“余以元康六年(296年),從太仆卿出為使,持節(jié)監(jiān)青、徐諸軍事征虜將軍。有別廬在河南縣界,金谷...
全文
“罰依金谷酒數(shù)”是指古代人參加宴會的人在什么前提下自罰三杯?
1个回答2024-01-14 22:53
參考答案:寫不出詩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唐)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
全文
盤點各國如何依法體罰學(xué)生
1个回答2024-01-30 08:38
估計不可能找到任何“依法體罰”的案例。教書育人,如果把他比喻成模擬成年的話,找一個極端的例子:即使成年人犯法也只能坐牢,犯人也有人身權(quán)利,更何況是學(xué)生...
全文
您好!敬酒不吃吃罰酒出自那個典故
1个回答2024-02-18 06:08
成語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黃撫臺這個人,向來敬酒不吃吃罰酒,說不定這一來反倒對老裘另眼相看。”
敬酒不吃吃罰酒是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2-24 23:19
敬酒不吃吃罰酒解釋比喻不識抬舉、不知好歹。出處京劇《紅燈記·赴宴斗鳩山》猜成語敬酒不吃吃罰酒——不識抬舉拼音jìng jiǔ bù chī chī fá jiǔ【出處】京劇《紅燈記...
全文
敬酒不吃吃罰酒是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3-07 18:25
敬酒不吃吃罰酒 解釋 比喻睜衡不識抬舉、不知好歹。 出處 京劇《紅燈記·赴宴斗鳩山》 猜成語 敬酒不吃吃罰酒——不識抬舉 拼音 jìng jiǔ bù chī chī fá jiǔ...
全文
敬酒不吃吃罰酒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5 15:25
敬酒不吃吃罰酒比喻好好地勸說不聽,用強迫的手段卻接受了。在社會中給好處的事不要,偏要去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比喻對某些必須做的事不肯主動去做,結(jié)果卻被迫去做。 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