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是誠信的佐證嗎

2024-01-14 01:39

一則宣傳“誠信恒久遠(yuǎn),美德代代傳!”的“講文明,樹新風(fēng)”公益廣告,時下正每天在廣播電臺播出,其立論依據(jù)或鋪墊是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聽得多了讓人費解,請有同問者討論——... 一則宣傳“誠信恒久遠(yuǎn),美德代代傳!”的“講文明,樹新風(fēng)”公益廣告,時下正每天在廣播電臺播出,其立論依據(jù)或鋪墊是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聽得多了讓人費解,請有同問者討論——“立木取信”的故事是誠信的佐證嗎? 展開
1個回答

個人認(rèn)為是誠信的佐證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于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于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分析:“人無信不立?!币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言而無信則自取滅亡。


“商鞅立木,取信于民”體現(xiàn)了商鞅誠信的品質(zhì),給我們的啟示是:誠信是寶。 誠信的作用:  從哲學(xué)的意義上說,“誠信”既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無論對于社會抑或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相關(guān)問答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是誠信的佐證嗎
1個回答2024-01-14 07:57
個人認(rèn)為是誠信的佐證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
全文
商鞅立木,取信于人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28 00:49
商鞅立木建信是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在秦國國都的一個事件。當(dāng)時商鞅變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眾不信任,放了一根木頭在城墻南門,貼出告示說: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 所有民眾都不信。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
全文
商鞅立木守于誠信的上聯(lián)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1-20 16:51
商鞅立木建信是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在秦國國都的一個事件。當(dāng)時商鞅變法推出新法令,怕民眾不信任,放了一根木頭在城墻南門,貼出告示說: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所有民眾都不信。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時,才...
全文
關(guān)于誠信的名人故事:商鞅立木取信
1個回答2023-12-12 03:37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
全文
商鞅立木是不是信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26 01:03
商鞅立木不是信的成語,是關(guān)于“信”的典故。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nèi)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zhàn)斗,實行連坐之法"。開始推行革新...
全文
商鞅立木取信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2-02 22:05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fù)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
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1個回答2024-06-03 23:24
告訴我們把木頭從東門送到西門是要收快遞費的
商鞅徙木立信說明了什么道理
1個回答2024-05-22 17:07
商鞅世睜徙木立信中徙木立信的意思是指通過使人搬動木頭而樹立威信,而使公眾信服的行中嘩為,說明的道理是需要確立一種政權(quán)的公信力,因為當(dāng)時衛(wèi)鞅初入秦地并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門、政令不清,百姓對官府...
全文
商鞅立木為信出自哪里?
2個回答2023-09-14 14:55
立木為信出自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里的商鞅變法“立木為信”。
商鞅立木取信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1個回答2023-02-21 20:41
商鞅立木取信的起因是他把木頭放在盛地南頭,說運到北頭給一兩銀子,其他人都不相信,后來有個人真就是搬到了北辰,他得到了銀子。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