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拔苗助長,引嬰投江,齊人偷金(利令智昏),齊宣王射箭,杞人憂天,截竿進城,鷸蚌相爭

2024-01-12 02:39

這些古文的翻譯
1個回答
自相矛盾: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后抵觸,不一致。

拔苗助長: 拔:拔起 苗:禾苗 助:幫助 長: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引嬰投江:典故:有一個渡江的人,看見有個人正在拉著一個小孩想要把他扔進江里去。小孩啼哭起來。旁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回答說:“這個孩子的父親擅長游泳。”即使這個孩子的父親擅長游泳,那他的孩子難道就一定擅長游泳嗎?用這樣的方式處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謬的。

齊人偷金(利令智昏):典故:從前,齊國有一個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到市場去。他到出售金子的地方,乘機拿了金子離開了,差役把他逮住,官人審問他:“人們都在這里,你還要搶別人的金子,為什么?”齊人回答說:“我搶金子的時候,沒看見人,只看見了金子。”

【詞語解釋】形容因貪利而失去了理智,利欲熏心,不顧一切。只知道利益,盲目去做,見錢眼開



齊宣王射箭:典故:齊宣王愛好射箭,喜歡別人夸耀他能夠拉開強弓,其實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氣就能夠拉開了,他常表演給近臣們看,那班大臣為了討好宣王,個個裝模作樣地接過來試一試,大家在故意把弓拉開一半,便故作驚訝地說:“哎呀,要拉開這弓的氣力不少于一千多斤啊,不是大王又有誰能用這么強的弓呢!” 齊宣王聽了非常高興。 然而,齊宣王使用的力氣不過三百多斤,可是他卻一輩子以為是用一千多斤。三百多斤是真實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齊宣王只圖虛名卻不顧實際

杞人憂天:成語本意指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截竿進城:典故: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并不是圣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么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后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于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鷸蚌相爭:鷸蚌相爭”是戰(zhàn)國時謀士蘇代游說趙惠王時所講的一則寓言故事。當時趙國正在攻打燕國,蘇代認為趙國和燕國爭戰(zhàn)不休,不過是“鷸蚌相爭”而已,必定讓秦國得“漁翁之利”。今天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在錯綜復雜的矛盾斗爭中,要警惕真正的敵人。
相關問答
自相矛盾 ,拔苗助長,引嬰投江,齊人偷金(利令智昏),齊宣王射箭,杞人憂天,截竿進城,鷸蚌相爭
1個回答2023-12-02 20:41
自相矛盾: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后抵觸,不一致。 拔苗助長: 拔:拔起 苗:禾苗 助:幫助 長:成長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引...
全文
矛與盾 鷸蚌相爭
1個回答2023-10-26 10:25
你問什么呀?補充!
矛與盾和鷸蚌相爭你想到了什么成語
1個回答2024-03-05 22:24
自相矛盾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齊宣王射箭》(譯文)
1個回答2024-02-01 21:05
齊宣王愛好射箭,喜歡別人夸耀他能夠拉開強弓,其實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氣就能夠拉開了,他常表演給近臣們看,那班大臣為了討好宣王,個個裝模作樣地接過來試一試,大家在故意把弓拉開一半,便故作驚訝地說:“...
全文
齊宣王射箭問題
1個回答2024-02-02 04:21
好:喜歡 謂:夸耀 是:這 說(yue去聲):高興 下面是譯文: 齊宣王愛好射箭,喜歡別人夸耀他能夠拉開強弓,其實他使的弓只用三百多斤的力氣就能夠拉開了,他常表演給近臣們看,那班大臣為了討好...
全文
齊宣王好射箭
1個回答2024-03-17 23:33
這個寓言故事告誡人們,好大喜功的人,必然是務虛名而不講求實際,本欲欺世盜名,反落得被人所欺。
你能用這兩則寓言《矛與盾》和《鷸蚌相爭》來解釋矛盾嗎?
1個回答2024-02-21 18:37
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相矛盾。告誡人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著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地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鉆空子。
鷸蚌相爭揠苗助長這兩個故事出自于哪本書
1個回答2022-11-18 16:32
中國寓言故事
鷸蚌相爭 鷸和蚌之間的矛盾是( )?最后的結果是( )?
1個回答2023-11-30 22:08
鷸蚌相爭 鷸和蚌之間的矛盾是(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 ),最后的結果是(漁翁得利). 一只河蚌張開蚌殼,在河灘上曬太陽。有只鷸(yù)鳥,從河蚌身邊走過,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把鷸...
全文
齊宣 射箭 啟示
1個回答2024-02-01 21:01
齊宣王明明只能拉開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卻說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齊宣王自己也以為就是這么回事,最后落了個名不符實的壞名聲。所以會出現這種結果,一是因為齊宣王的周圍有一幫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為齊宣王自...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