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故事

2024-01-08 10:30

求關于道德的故事
1個回答
道德 故事 【By Kaiser3344】

【古】

01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2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痹鴧⒂谑墙右娍?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yǎng)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0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 “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今】

01汶川發(fā)生了大地震,許多人為次慷慨解囊。但是,我在報紙上看見一條反面的新聞:“某地區(qū)奧運火炬手在繞過捐款箱后,把一只空的手放在箱子邊,什么也沒捐。” 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沒有錯,他們已經捐過了錢,只是幾位記者沒拍到照片,就讓他們空大波,指責聲,叫喊聲,責罵聲,不絕于耳。經事后調查,火炬手并著手再走了一邊。這件事讓火炬手很郁悶,人民很納悶,也讓社會充滿了疑問,這記者怎么這樣呢!我則感到很氣憤,媒體本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更加了解社會,卻報道出這么一條消息,又和報假新聞有什么區(qū)別呢!這是拿災區(qū)人們的利益開玩笑,是對火炬手的不尊重,是對社會的形象的嚴重損害!實事求是道德的基本表現,而這家媒體卻連這點道德都做不到,還怎么再談自己的信譽呢?

02富翁的兒子與朋友做生意,被騙了。富翁的兒子很懊惱。他說,我沒想到“他”是那種人,我們曾相處得那么好。富翁安慰了兒子,并告誡兒子,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呀,當外在的誘惑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線,他就會顛覆傳統(tǒng)的道德準則。

兒子聽后,仍一臉迷惑。 富翁說,我們不妨做個實驗吧。兒子點點頭。

富翁領著兒子找到了商人甲。甲的門面房不大,甲正悠閑地喝著茶。富翁取得了甲的初步信任,富翁說,我有一批貨想和你合作,你賣不賣?商人甲骨碌碌轉了轉眼珠子,一臉狐疑。富翁說,你賣了貨再給我錢,反正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富翁裝作放心的樣子,瞥了一眼甲租來的這套門面房。

生意談成了。富翁放了1萬元錢的貨在甲的店里。

隨后,富翁又領著兒子找到門面稍大的商人乙,和門面更大的商人丙,都放了1萬元的貨在他們店里。

一個月后,商人丙率先來找富翁,丙的鋪子大,周轉得快。丙還了貨款,并提出要從富翁這兒進更多的貨。不久,商人乙、商人甲都來還了貨款,無一例外都要求從富翁這兒進更多的貨。富翁給了3萬元的貨。兒子說,他們還是蠻講信用的,應該多給他們貨呀。富翁依然只是笑笑。

又一個月后,商人丙率先來還錢了,提出要進更多的貨。隨后,商人乙也來了,也提出要進更多的貨。商人甲卻沒來。富翁領著兒子到了甲的店鋪,卻已是人去屋空。兒子說,他真不講信用。富翁沒說什么。

這回,富翁給了商人丙和商人乙各5萬元的貨。兒子說,他們還是蠻講信用的,應該多給。富翁笑而不語。

再過了一個月,商人丙率先來還錢了。還提出要進更多的貨。商人乙卻沒有來。富翁領著兒子到了商人乙的鋪子,卻已是人去屋空。兒子很驚訝,說,他怎么這么不講誠信呢?看來,只有 商人丙到底是做大買賣的,可靠!富翁賒給商人丙8萬元的貨。一月后,丙按時還錢。

富翁賒給商人丙15萬元的貨。一月后,丙按時還錢。

富翁賒給商人丙30萬元的貨。一月后,丙卻沒來還錢。

兒子說,丙一定有特殊原因,他這么講誠信的人怎會不來呢?富翁不聲不響,領著兒子到了商人丙的鋪子,卻已是人去屋空。兒子更驚訝了,說,人怎么這樣呢?

富翁說,我把人的道德底線都量化成了數字,你該明白了吧?商人甲的道德底線是3萬元;商人乙的道德底線是5萬元;商人丙相對還是誠信的,但他也有道德底線,是30萬元。這就是人性。但不用擔心,我早料到了他們這一手,現在他們正準備接受我的律師信,等待法律的審判吧!

然后,兒子感嘆,人呀!人呀!

富翁說:“我花38萬元,教你認識了人性中的一些東西,我覺得值?!?br>
【樓主】完全按照您的要求來的,若您覺得滿意,望多多支持哈!!!
相關問答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什么歌
1個回答2024-03-19 14:16
德德德德德德德德德是胡皮什么歌? 答案如下:歌曲是《你慎讓把我忘了》,由安德魯勞埃艾褲孝差略特的一首詩改編的而來。
有才有德有才無德無才有德無才無德
1個回答2024-03-11 19:48
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周紀一?趙襄子使張孟談潛出見二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6-08 04:06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的意思是:“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高層次的“德”不強調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
全文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下德不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1個回答2022-10-28 08:57
老子的《道德經》說:“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高層次的“德”不強調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因此實際上是沒有“德”。 真正有德...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6-03 06:41
“上德無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币馑际? 高層次的“德”不強調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層次的“德”,自認為不喪失“德”,因此實際上是沒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會把德行掛...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3-01 13:32
個人見解:上德之人,不以德為德,故而有真正的德;下德之人,不失德的本體,不失所德,所以無可稱為真德。 如果這樣說,所以下文才有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關鍵點是在對德的有意而為還是隨順大道的...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3-03-23 12:41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一章 道作為產生一切的本體它本身不是再從什么東西而獲得的(“德者,得也”),所以叫“上德不德”;因為它不是從比它更基本的東西獲得但卻能夠產生出其它東西,所以說,“是以有德”?!跋碌?!-- -->...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5-19 09:02
上德即是道,如同大學里的明德,也如同佛說的無上正等正覺。不德,即是不執(zhí)著于德,所以才有了德這個層面存在。如心經所說空即是色。下德即是三維所有,全來自于德,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2-07-20 18:45
嗯~這講得是乾坤兩種狀態(tài),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一個觀念,上德與下德都是符合大道的,只是對大道的不同應對,都是君子的行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天行剛健,而變化莫測,具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這是符合道的行為。 ...
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意思是什么?誰寫的。
1個回答2023-03-17 03:56
什么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答案? 答曰:“——第一句:“人們的上德的表現是遵循道德規(guī)律的行為而遵循道德規(guī)律的行為就是沒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了,所以我們就認為是有道德的上德了;人們的下德的表現是不遵循道...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