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越喜歡給別人講道理的人,越難有朋友

2024-01-03 16:57

3個回答
從小我們就聽父母講道理,上學之后我們就聽老師講道理,社會似乎處處充滿了道理。小時候人們從不拒絕道理,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價值觀,正是需要道理的時候。

但長大之后,我們有了自己的想法,對別人的道理往往是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

特別是青少年,他們的逆反心理特別嚴重,不僅反對一切道理的灌輸,還會反擊對方,指責對方,與父母之間的沖突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當我們成年之后,隨著辯證邏輯思維達到成熟,對道理的反駁開始有了辯證的影子,即吸納其有用的觀點,而丟棄其落后的觀點,從而達到有選擇地聽取他人教導的水平。

一般來講,我們對他人的勸說、教導不會有太多反感的情緒,但是也要分情況,例如對方的年齡和身份、自己的心情、所處的情境等等。

如果對方是同齡人,那么對方的道理我們一般都聽不進去,因為每個人都不希望同齡人站在長輩的高度來教育我們,如果是長輩教育我們,那我們也只能乖乖聽著。

對方的身份也影響我們接受勸導的意愿,如果對方是自己看不起的人,我們就不會接受其觀點。

如果對方恰好是我們所在領域中的佼佼者,那么即使對方趾高氣揚,我們也能吸收到一些對我們有幫助的知識。

但生活中總有些人不會看別人的臉色,無論何時都是一副居高臨下的指導者的形象,這種特別喜歡給別人講道理、做人生導師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他們之所以喜歡給別人講大道理,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

他們的父母肯定經(jīng)常把道理掛在嘴邊,無論孩子取得成功或是遭遇失敗,父母都要說教一番。如果遭遇孩子的反駁,他們便會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想不形成說教的性格都很難。

成年以后,他們以指導、說教的形象和他人相處,其實他們沒有壞心思,而是性格使然。他們不會其他的相處方式,如果要求他們夸獎贊美別人,就會感到很不自在。

所以有這種習慣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在教育孩子之余,也要成為他們的朋友,陪他們一起玩耍,一起探索,教會他們?nèi)绾闻c朋友相處,畢竟成年人都不喜歡聽別人教育自己,即使是朋友也一樣。

有些人的性格比較沉默,外界刺激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物,而是蘊含了深刻的意味。無論看到或者聽到什么,他們都喜歡思考,而不是分享和感慨,他們希望弄懂事物背后的原理。

這樣的人在與別人交流時總是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這種特點,給別人一種“教自己做事”的感覺。

其實他們也并不是想要影響和控制他人,而是自己本來就是這樣的性格,求知、探索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哪怕是與人交往時也不例外。

在人際交往中,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指向他人的,例如“自言自語”。

人們在講話時,偶爾會進入一種狀態(tài),即不把話講完似乎不舒服,說話的完整性在他們看來十分重要,他們比較注重說話的邏輯性,因此言談舉止間透出一種說教者的風采。

但其實他們并非是在教育別人,而是想把自己的故事和觀點講出來,即使聽眾忽略他們也沒有關系,他們的目的僅僅是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并且講述出來而已。

他們可能先天有著較強的語言天賦,對于講話比較擅長或者有獨特的興趣,偶爾會滔滔不絕,不顧他人的感受,因此遇到這種人,直接忽略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安慰他人是一項人際技能,但并非所有人都會安慰別人,只有那些內(nèi)心溫柔、比較無私的人才會去安慰別人。

在他人傷心難過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感同身受,順著別人的埋怨安慰對方,有些人則傾向于擺事實講道理,希望對方能夠走出陰霾。

這兩種人其實都是為了對方好,但對男性說教可能更好一些。

在女性傷心的時候說教只會導致更糟的結果,因為女性通常比較敏感,那樣會讓她們覺得你沒有和她站在一邊。

總之,喜歡說教的人并不都是壞心思,但過度的說教會引起別人的不滿,為了維持人際關系的穩(wěn)定,有這種習慣的人最好加以改正,以免遭人嫌棄。
被人問東問西,就會有一種被審視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會令個體對自我產(chǎn)生懷疑。為了避免對自我產(chǎn)生懷疑,年輕人選擇了遠離社交。
盡管年輕人對于自我并沒有深刻的理解,因為他們還在成為自我的過程之中,可是他們已經(jīng)對自我非常在意了。他們渴望成為獨一無二的人,這是他們對于自我最初的理解。為了維護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特性,他們排斥所以試圖懷疑自己獨一無二特性的人。以至于對于接近他們的人都報以警惕之心,避免自我受到質(zhì)疑。事實上,作為人本身具有很強的同質(zhì)化,當你去面試一份熱門崗位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為了增進彼此的信任,一定會通過詢問的方式進行溝通。詢問難免會涉及到個人隱私,而這作為年輕人自我性的一部分是十分敏感的。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并不算隱私的事情,也會被這些人當作隱私看重。他們近乎出現(xiàn)了一種心理上的扭曲,過分保護自我,過分關注自我,以至于被迫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一旦把他們拉入社交之中,他們就會十分不自在,就會有一種被洞察的感覺。
從小我們就聽父母講道理,上學之后我們就聽老師講道理,社會似乎處處充滿了道理。小時候人們從不拒絕道理,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價值觀,正是需要道理的時候。
但長大之后,我們有了自己的想法,對別人的道理往往是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
特別是青少年,他們的逆反心理特別嚴重,不僅反對一切道理的灌輸,還會反擊對方,指責對方,與父母之間的沖突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當我們成年之后,隨著辯證邏輯思維達到成熟,對道理的反駁開始有了辯證的影子,即吸納其有用的觀點,而丟棄其落后的觀點,從而達到有選擇地聽取他人教導的水平。
一般來講,我們對他人的勸說、教導不會有太多反感的情緒,但是也要分情況,例如對方的年齡和身份、自己的心情、所處的情境等等。
如果對方是同齡人,那么對方的道理我們一般都聽不進去,因為每個人都不希望同齡人站在長輩的高度來教育我們,如果是長輩教育我們,那我們也只能乖乖聽著。
對方的身份也影響我們接受勸導的意愿,如果對方是自己看不起的人,我們就不會接受其觀點。
如果對方恰好是我們所在領域中的佼佼者,那么即使對方趾高氣揚,我們也能吸收到一些對我們有幫助的知識。
但生活中總有些人不會看別人的臉色,無論何時都是一副居高臨下的指導者的形象,這種特別喜歡給別人講道理、做人生導師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他們之所以喜歡給別人講大道理,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庭。
他們的父母肯定經(jīng)常把道理掛在嘴邊,無論孩子取得成功或是遭遇失敗,父母都要說教一番。如果遭遇孩子的反駁,他們便會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想不形成說教的性格都很難。
成年以后,他們以指導、說教的形象和他人相處,其實他們沒有壞心思,而是性格使然。他們不會其他的相處方式,如果要求他們夸獎贊美別人,就會感到很不自在。
所以有這種習慣的家長一定要注意,在教育孩子之余,也要成為他們的朋友,陪他們一起玩耍,一起探索,教會他們?nèi)绾闻c朋友相處,畢竟成年人都不喜歡聽別人教育自己,即使是朋友也一樣。
有些人的性格比較沉默,外界刺激對于他們來說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物,而是蘊含了深刻的意味。無論看到或者聽到什么,他們都喜歡思考,而不是分享和感慨,他們希望弄懂事物背后的原理。
這樣的人在與別人交流時總是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這種特點,給別人一種“教自己做事”的感覺。
其實他們也并不是想要影響和控制他人,而是自己本來就是這樣的性格,求知、探索是他們生活的主旋律,哪怕是與人交往時也不例外。
在人際交往中,并非所有的信息都是指向他人的,例如“自言自語”。
人們在講話時,偶爾會進入一種狀態(tài),即不把話講完似乎不舒服,說話的完整性在他們看來十分重要,他們比較注重說話的邏輯性,因此言談舉止間透出一種說教者的風采。
但其實他們并非是在教育別人,而是想把自己的故事和觀點講出來,即使聽眾忽略他們也沒有關系,他們的目的僅僅是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并且講述出來而已。
他們可能先天有著較強的語言天賦,對于講話比較擅長或者有獨特的興趣,偶爾會滔滔不絕,不顧他人的感受,因此遇到這種人,直接忽略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安慰他人是一項人際技能,但并非所有人都會安慰別人,只有那些內(nèi)心溫柔、比較無私的人才會去安慰別人。
在他人傷心難過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感同身受,順著別人的埋怨安慰對方,有些人則傾向于擺事實講道理,希望對方能夠走出陰霾。
這兩種人其實都是為了對方好,但對男性說教可能更好一些。
在女性傷心的時候說教只會導致更糟的結果,因為女性通常比較敏感,那樣會讓她們覺得你沒有和她站在一邊。
總之,喜歡說教的人并不都是壞心思,但過度的說教會引起別人的不滿,為了維持人際關系的穩(wěn)定,有這種習慣的人最好加以改正,以免遭人嫌棄。
相關問答
求人難,難求人,人人有難求人難,人難求人,人求人難
1個回答2024-03-08 22:45
做人難, 難做人, 人人做人人人難, 人難做,做人難
解決一個數(shù)學難難難難難題!!!!!
1個回答2024-06-14 18:25
設距離為X (X/10)*t+(X/15)*t=X (x/10)*t-(x/15)*t=25*2 X=250```` = =怎么覺得答案有些····· 惡搞么····
難;難;難
4個回答2022-08-01 23:42
不能在一起就放手吧!然后學會忘記!
難!難!難
1個回答2024-02-26 22:29
A,D 第一題,a=8,b=3兀+1的算術根約為3.2,c=-5,所以a>b>c 第二題,X 的倒數(shù)為17算術根-4,是Y的相反數(shù),所以是負倒數(shù)
中文里,最難的字是什么字,難寫或難讀的
1個回答2024-01-23 14:09
中文里,最難的字是biang字。 一、陜西關中有一種獨特的面條叫“biang-biang面”,介于“干撈面”和“湯面”之間。 二、Biang字,據(jù)說是目前筆畫最多的漢字,稱“世界漢字之最”。...
全文
請用難道…難道…難道…難道…造個句子
1個回答2022-11-05 04:57
燔懾難道不童瓜
仿寫“難道......難道......難道......難道......”
1個回答2022-09-08 00:16
賬號掛了啊。。。。
為君難, 為臣又難, 難也難; 創(chuàng)業(yè)難,守 成又難, 難也難; 保家難, 保身又難, 難也難!這是什么歌
1個回答2023-09-27 01:45
創(chuàng)業(yè)非常難,需要一個自己熟悉的行業(yè),而且需要很多的資金納核支持。創(chuàng)業(yè)的話一定要做好前期沒頌規(guī)劃,枯茄鄭對市場進行考察?,F(xiàn)在的市場競爭壓力非常大,房租貴,利潤低,人工成本高。
好難過.怎么才能讓難過不要再難過?
1個回答2023-09-21 09:40
你能為了這個人的這件事,而感到難過,不用想就知道你是多么的善良,不用想這個人和你是什么關系, 你以為他難過,就說明你的心里有他,不想他身上有這樣的事發(fā)生,那你為什么不去告訴他呢,為什么不讓自己的想法簡...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