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文言文解釋

2023-12-10 03:56

1個回答

1.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一般讀作dé 一、作動詞1. 得到,獲得2. 找到3. 得知4. 捕獲5. 成功;完成 6. 適,合7. 具備8. 同“德”,恩惠,感恩9. 助動詞。

能,能夠10. 得意,滿足 11. 看到 二、作名詞1. 收獲,心得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三、作副詞 必須,應(yīng)該 四、作形容詞 合適;正確 得 dé 一、【動】 (會意。金文字形,右邊是“貝”(財貨)加“手”,左邊是“彳”,表示行有所得。

手里拿著財貨,自然是有所得。本義:得到,獲得) 1. 同本義(本來沒有而爭取得來成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

——《說文》三人行必得我?guī)熝??!墩撜Z》。

釋文:“本或作必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

——《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難得?!妒勒f新語·假譎》賣炭得錢何所營。

——唐·白居易《賣炭翁》工之僑得良桐焉?!鳌⒒队綦x子·千里馬篇》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閑兒(有空閑時間;得空);得勝回頭(宋元說書人在開講正書前先說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勝回頭);得職(獲得官職);得情報;得錢;得獎 2. 找到 知得而不知喪。

——《易·文言》慮而后后能得?!抖Y記·大學(xué)》。

注:“謂得事之宜也?!?至德不得。

——《莊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读凝S志異·促織》3. 得知 故無術(shù)者得于不用。

——《韓非子》禮得其報則樂?!抖Y記·樂記》。

注:“謂曉其義?!?武王得之矣。

——《呂氏春秋·義賞》。注:“猶知也?!?/p>

4. 捕獲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啤ち谠恫渡哒哒f》亦指被捕獲;被逮捕。

又如:得?。ǚ@敵方的勇猛將士)5. 成功;完成 已經(jīng)傳人畫圖樣去了。明日就得。

——《紅樓夢》又如:得算(計謀成功);得策(謀略得當(dāng))6. 適,合 傲嘯東軒下,聊復(fù)得此生?!諟Y明《飲酒》7. 具備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勸學(xué)》8. 同“德”,恩惠,感恩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孟子·告子上》地廣而不得者國危,兵強而凌敵者身亡。

——《鹽鐵論·擊之》9. 助動詞。能,能夠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

——《論語·微子》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五ァ端蜄|陽馬生序》進退不得,為之奈何?——《吳子·應(yīng)變》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史記·項羽本紀(jì)》10. 得意,滿足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妒酚洝す荜塘袀鳌烦J箖汕榻缘?,彼此俱暢。

——《世說新語·文學(xué)》又如:洋洋得意11. 看到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獣x·陶淵明《桃花源記》 二、【名】1.收獲,心得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開鄭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潛傳》 2.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賢不失序。

——《荀子》三、【副】 必須,應(yīng)該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妒酚洝ろ椨鸨炯o(jì)》四、【形】 合適;正確 于彼計則得。

——馬中錫《中山狼傳》 歷古今之得失。——《漢書》五、【嘆】 1.用在口語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這么辦;得了,別說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應(yīng)之詞) 2.用在口語中,瞧。在情況變壞時表示無可奈何。

如:得,又搞錯了;得,全完了。

2. 文言文中“得”的意思、例句與出處

“得”在文言文中,一般用作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助詞。

作名詞:

心得;收獲。如《游褒禪山記》:“古人之觀于天地,……往往有得。”

作動詞:

1、獲得;得到;取得。與“失”相對。如《魚我所欲也》:“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薄钝蛳轮畱?zhàn)》:“漢皆已得楚乎?”

2、貪求;貪得。如《論語·季氏》:“戒之在得。”

3、領(lǐng)會;理解。如《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愛狙,養(yǎng)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p>

4、實現(xiàn);達到。如《信陵君竅符救趙》:“自王以下,欲求報其父仇,莫能得?!薄吨G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5、能;能夠。如《垓下之戰(zhàn)》:“項王自度不得脫?!薄端蜄|陽馬生序》:“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作形容詞:

1、得意;滿足。如《蘭亭集序》:“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p>

2、合適;恰當(dāng)。如《六國論》:“此言得之。”

作副詞:

應(yīng)該;應(yīng)當(dāng);必須。如《鴻六宴》:“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p>

作助詞:

表示完成或補充說明結(jié)果。如《琵琶行》:“十三學(xué)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薄队烙鰳贰ぞ┛诒惫掏压拧罚骸霸尾莶荩饫蔷玉?,贏得倉皇北顧?!?/p>

另:同“德”。恩惠;感恩。如] 《孟子·告子上》:“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3.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ruò

1.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安之~素。旁~無人。置~罔聞。門庭~市。

3.你,汝:~輩?!案鼅役,復(fù)~賦,則何如?”

4. 約計:~干(ɡān )。~許。

5. 此,如此:“以~所為,求~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6. 順從:“曾孫是~?!?

7. 指“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嘆?!?

8.指“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

9.指“杜若”(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沐蘭澤,含~芳”。~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詞,常與“夫”合用:“~夫陰雨霏霏,連月不開?!?

11.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后,表示事物的狀態(tài):“桑之未落,其葉沃~”。

(1) 見“般若”( bōrě):智慧(佛經(jīng)用語)

4. 【文言文解釋(打得好加分)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譯文 有個要出賣駿馬的人,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理睬.這人就去見相馬的專家伯樂,說:“我有匹好馬要賣掉它,接連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希望你給幫幫忙,去看看我的馬,繞著我的馬轉(zhuǎn)幾個圈兒,臨走時再回過頭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給你一天的花費.” 伯樂接受了這個請求,就去繞著馬兒轉(zhuǎn)幾圈,看了一看,臨走時又回過頭去再看了一眼,這匹馬的價錢立刻暴漲了十倍..【說明】這則寓言說明,有的人確有真才實學(xué),但不一定能得到賞識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樂這樣的人來發(fā)現(xiàn)和舉薦.駿馬待伯樂至而增價,說明權(quán)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別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權(quán)威之名來抬高自己的身價.有一個姓張的人,偶爾在溪谷里行走,聽到山崖上傳來很凄厲的聲音.他就尋路登崖探看,看見一條像碗口粗的大蛇,在樹叢中擺動撲打,用尾巴擊打柳樹,樹枝崩裂折斷.那種翻來覆去滾動跌打的樣子(情狀),好像有什么東西在捕捉制服它.然而很仔細(xì)查看,什么也沒有看到.他感到十分疑惑.漸漸地走近從高處往下看,原來有一只螳螂高踞在蛇頭上,用像鐮刀一樣的前肢刺入蛇的頭部,蛇反復(fù)摔跌還是不能使它跌落.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蛇終于死了.他看看蛇頭上的皮肉,已經(jīng)破裂了.覘:探看 圍:此處指蛇的身圍 殊:極、很,完全 攧:跌傾跌:跌倒 殊:并 據(jù):站立 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循聲而去,登上崖壁,才看見一條大蛇盤伏在地上.視額上革肉,已破裂云:再看時,蛇頭上的皮肉已經(jīng)被割破了.只要摸清了敵人的短處,找到它的弱點,抓住要害,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就能夠戰(zhàn)勝強者,取得最后的勝利.編輯本段[注釋]楊朱:戰(zhàn)國初期哲學(xué)家.緇(zī):黑色.素:白色.撲:打,敲.無:不要.猶:像.向者:剛才.向:往日.反:回來.使:假使.編輯本段[道理]這篇寓言故事說明: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別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像楊布那樣一身衣服變了,反而怪狗不認(rèn)識他.編輯本段[翻譯]楊朱的弟弟叫楊布,有一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門去.天下雨了,(楊布)把白色衣服脫下,穿著一套黑色的衣服回家來.他家的狗認(rèn)不出楊布,就迎上去汪汪地對著他大叫.楊布非常惱火,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楊朱看見了,說:"你快不要打狗了,你自己也會是這個樣子的.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時候是白的,回來的時候變成黑的了,你能覺得不奇怪嗎?"(1)衣素衣而出 衣:第一個衣是名詞的意動用法,動詞,穿衣;第二個衣是名詞,衣服.(2)豈能無怪哉 怪:奇怪.(3)天雨,解素衣:天上下雨,他把白色衣服脫下.(4)迎而吠之:迎上去汪汪地對著他大叫.編輯本段[寓意]1.當(dāng)朋友誤解自己的時候,不要腦子發(fā)熱,動怒發(fā)火;而應(yīng)該設(shè)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要學(xué)會換位思考.2.以短淺的目光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看不到事物的本質(zhì),最后吃虧的終究是自己.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別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3.凡事不能主觀臆斷,要視情況變化而變化.5.凡遇是非,務(wù)必先內(nèi)求諸己,切莫忙于責(zé)人.。

相關(guān)問答
全釋,釋然。怎么解釋
1個回答2024-11-01 07:19
詮釋是解釋的書面語 比較正式 釋然指的是原先關(guān)心苦惱的事情被看開了 放下了 叫做釋然
問一得三的文言文翻譯(解釋加全文翻譯,解釋越多越好)?
1個回答2024-02-13 05:22
【原文】 陳亢(1)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2)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詩乎?’對曰:‘未也’?!粚W(xué)詩,無以言?!幫硕鴮W(xué)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xué)禮乎?...
全文
白山黑水是什么意思,白山黑水怎么解釋,白山黑水成語解釋
1個回答2024-02-18 23:37
白山黑水 【bái shān hēi shuǐ 】意思解釋:長白山和黑龍江。泛指我國東北地區(qū)。典故/出處:~之間,是我大清發(fā)祥地,你們?nèi)タ纯大w驗一下也好。(唐明浩《曾國藩》第三部第四章)
釋放的成語釋放的成語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27 07:41
釋放的成語有:霧釋冰融,消愁釋憒,書不釋手。 釋放的成語有:冰解凍釋,解疑釋惑,書不釋手。2:注音是、ㄕ_ㄈㄤ_。3:拼音是、shìfàng。4:結(jié)構(gòu)是、釋(左右結(jié)構(gòu))放(左右結(jié)構(gòu))。5:詞性是、動詞...
全文
可想而知是什么意思,可想而知怎么解釋,可想而知成語解釋
1個回答2024-03-09 20:32
可想而知,就是可以通過想象就知道的.就是顯而易見的意思.不用別人提示和自己非常動腦筋,只要稍加思考就能知道的.
愛不釋手的解釋
1個回答2024-03-13 14:43
愛不釋手 【解釋】釋:放下,放開.喜愛得舍不得放下.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余愛嗜其文,不能釋手?!? 【列句】這本書寫的非常好,使得張敏愛不釋手. 【近義】手不釋卷 【反義】不屑...
全文
詞語解釋:文學(xué)中的“視角”,該怎么解釋
1個回答2023-01-16 12:31
看問題的角度,
釋然的解釋釋然的解釋是什么
1個回答2023-11-18 15:19
釋然的詞語解釋是:釋然shìrán。(1)疑慮、嫌隙等消釋后心中平靜的樣子。 釋然的詞語解釋是:釋然shìrán。(1)疑慮、嫌隙等消釋后心中平靜的樣子。拼音是:shìrán。結(jié)構(gòu)是:釋(左右結(jié)構(gòu))然...
全文
解釋的釋意思是什么
3個回答2022-10-18 11:05
讀音:[shì] 部首:采 ? ?五筆:TOCH ? ?筆畫:12 釋義:1.解說,說明。 2.消除,消散。 3.放開,放下。 4.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后泛指佛教。 解釋 ? ?[j...
全文
幼兒名詞解釋等分的名詞解釋?
1個回答2024-01-26 07:35
等分 等分 děngfēn equally divide 等量劃分。 另"等分"就是將一個物體或數(shù)量等分幾份的一種解題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解答有關(guān)多邊形的面積問題,常會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