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的作者是誰

2023-12-04 12:30

在線的人馬上回答,要快,不然來不及了
3個回答
呂不韋,生年不詳,卒于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原是陽翟(今河南禹縣)的大商人,在經(jīng)商期間,遇到了流亡趙國的秦公子子楚,當時子楚在趙國的處境很艱難,呂不韋很同情他,并認為子楚是“奇貨可居”,于是用金錢資助子楚,并幫助他獲得了繼承王位的資格。公元前253年,子楚繼承王位,是為莊襄王。莊襄王以呂不韋為丞相,并封他為文信侯。莊襄王死后,其子政立,是為秦始皇。秦始皇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在他執(zhí)政為相期間,秦國出兵滅東周,攻取韓、趙、衛(wèi)三國土地,建立三川、太原東郡,為統(tǒng)一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秦始皇親理政務后,將他免職,并遷去蜀,后憂懼飲鴆而亡。呂不韋為相期間,門下食客三千人,家僮萬人。他命門客“人人著所聞”,著書立說,為建立統(tǒng)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尋找理論根據(jù),這些著作最終匯編成了《呂氏春秋》。《
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
《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又名《呂覽》,在公元前239寫成,當時正是秦國統(tǒng)一六國前夜。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書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順應客觀的思想,但舍棄了其中消極的成分。同時,融合儒、墨、法、兵眾家長處,形成了包括政治、經(jīng)濟、哲學、道德、軍事各方面的理論體系。呂不韋的目的在于綜合百家之長,總結歷史經(jīng)驗教訓,為以后的秦國統(tǒng)治提供長久的治國方略。
書中還提出了“法天地”、“傳言必察”、等思想,和適情節(jié)欲、運動達郁的健身之道,有著唯物主義因素。同時,書中還保存了很多的舊說傳聞,在理論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另外,書中也有一些天人感應的迷信思想,應該加以分辨。司馬遷在《史記》里將《呂覽》與《周易》、《春秋》、《離騷》等并列,表示了他對《呂氏春秋》的重視。東漢的高誘還為其作注注釋,認為此書“大出諸子之右”,即超過了諸子的成就。《漢書·藝文志》則將該書列入雜家,所以以儒家學者不再重視
相關問答
刻舟求劍那個人在舟上到底刻了什么?
1個回答2024-01-19 05:58
  史上最著名的商人呂不韋先生,閑暇之余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后人以寓...
全文
{刻舟記}中的刻舟雕刻的是什么故事
1個回答2024-02-14 21:43
雕刻文字的是蘇軾的前后赤壁賦的中的代表性的句子,是蘇軾游赤壁時所作,雕刻的故事即是蘇軾以及友人游赤壁時的情景。 參考: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出自《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
全文
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 寓意
1個回答2024-02-08 06:21
【發(fā) 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 釋】 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zhí)不知變通. 【出 處】 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
全文
刻舟求劍的刻和求分別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2-23 06:09
刻舟求劍中的刻是做記號的意思,求是尋找的意思。
刻舟求劍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2-06 22:25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jīng)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不會隨...
全文
刻舟求劍中此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1個回答2022-12-29 02:40
吾劍之所從墜
刻舟求劍講的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09 03:23
比喻看問題做事情死板不靈活,不知情隨勢變
刻舟求劍文言文翻譯及道理
1個回答2024-01-20 17:47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呂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zhí)不變通的人。本文整理了刻舟求劍的相關內(nèi)容,歡迎閱讀。 刻舟求劍翻譯 楚國有個渡江的...
全文
刻舟求劍文言文翻譯
1個回答2024-01-19 02:28
刻舟求劍翻譯: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翻譯: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中掉到水里...
全文
關于刻舟求劍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19 18:59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過江時,劍從船上掉進水...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