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么家務活都不干,是因為懶嗎?原因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2023-12-03 03:47

1個回答
通常的習慣認為,不做家務的孩子都是父母慣的,家長過于溺愛孩子,舍不得他瘦一點委屈,更不可能讓他去做家務。

可是我們在表達往往過于激烈,以至于對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不可磨滅的創(chuàng)傷: 他們那么小,能擦干凈嘛;看看你吃的飯,又弄一地,趕緊滾一邊玩去……

這一系列的指責,都在孩子心理上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他會這樣認為, “我是不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做什么事情都會被罵”

此時的父母已經掉入“愛的誤區(qū)”

此時的孩子已經不是“懶惰”和“勤快”的不同,而是一個本該充滿活力,自信心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逐漸缺失.

說說我姐家孩子吧,有一次我去她家吃飯,看到了這一幕:

“飯做好,囡囡出來吃飯”

“馬上”她答!

當她來到飯桌前,瞪大了眼睛“我飯呢?”

伴隨著的是一副忿忿不平的表情。

她的表情,她的詰問是在告訴我們:你們應該把飯給我盛好的,擺在我面前等著我來吃!

她有一雙7歲的小手,完全可以自己盛飯。為什么覺得我姐給她盛飯是理所應當呢?

我迅速找到了原因,作為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更多的愛,甚至成為了溺愛,只是無形中給孩子造成傷害!

因為侄女上學比較早,7歲就上了一年級,有一次數學成績考砸了,大姐就罰他抄20遍算術題,并且孩子要做家務。

我侄女就哭哭啼啼的拎著書包進了房間,執(zhí)行本屬于她“義務”范疇的“懲罰”

我就問我大姐,這些明明就是她一個孩子和學生應該做的事情,怎么都變成了懲罰強加在孩子頭上?大姐說:我也是沒辦法呀!不這么做她怎么能長記性?

是的,我姐不僅對孩子有著深深的溺愛,還有著錯誤的教育孩子的觀念,并且讓孩子沒有責任感,失卻下一次取得好成績的信心。

甚至讓孩子覺得,我學習都是給你學的,是為了讓你開心的才這樣做的,本來做家務是件開心的事情,現在卻變成了我的懲罰!誰還會開心的去做? 哼~

生活中很多家長錯誤的引導,導致孩子認知偏差

小林一家三口帶著孩子到迪士尼樂園玩,總想著讓孩子在最小的年紀多見見世面,可是沒成想,在給孩子買冰激淋的空隙,和孩子走散在了人群中。

小林夫妻倆肯定是焦急萬分,因為孩子才5歲呀!這可怎么辦?焦急的時刻也忘記了報警,就一個勁的問路路人,有沒有看到一個穿藍色背心的小男孩……

好在路人的提醒下,他們報了警,有趣的是,在警察找到小男孩的時候,小男孩的話,讓在場的警察們哭笑不得。

民警本想表明身份,取得小男孩的信任,換來的確實嚎啕大哭,

“警察叔叔求你不要抓我。”

警察本來就是保家衛(wèi)國,維護社會治安的人,卻因為孩子每次犯錯誤,就“恐嚇”他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給你抓走。

雖然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但這非常值得我們反思,你的錯誤引導,就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我一直相信所有的家長出發(fā)點都是好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勤奮,聽話.只是用了錯誤的方式讓孩子厭惡做家務,討厭警察叔叔,甚至是從此不愛學習。

這其實都是潛在叛逆的表現!

影響因素之一:總是否定孩子的做法

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唯我獨尊,家長專制。這就導致很多問題處理和解決上都過于片面,從來沒有聽取孩子的意見,了解他自己的想法。

只其中導致的原因是覺得孩子還 不夠成熟,缺乏自主意識 , 小學數學輔導 這也讓孩子們覺得家長盛氣凌人,自然不會把你當成傾訴對象,每當犯了錯誤,會變得膽怯,逃避,甚至是推卸責任,心理學上稱之為“歸罪”成年后的孩子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

影響因素之二:對孩子寄予厚望

說到這個,有一個特別常見的現象,每當到了假期,家長就開始比賽似的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生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每天占用孩子大量時間,美言其說這是對孩子未來考慮,希望他將來成為有高成就的人。

可是你一定要清楚,一個每天都對音樂流露出天分和渴望的孩子,就不要讓他報一個繪畫興趣班,你自己想當畫家,別強加在孩子身上,這分明是道德綁架!

影響因素之三:指責多于鼓勵!

如果讓孩子做某件事情,一旦孩子做了,但卻沒有做好,不要責備,更不能羞辱,而要先肯定其努力、積極的一面,然后再指導并鼓勵他繼續(xù)做下去,使他感到他的繼續(xù)努力會給父母帶來安慰,父母也會因此而更加愛他。

面對一個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我們怎么應對?

1.明確我們的需求,并告知他

孩子做家務并不是替你完成某項任務,你要同他一起參與其中,讓大家都有強烈的參與感,并在開始之前,召開家庭會議,明確每一個人的分工,并且必須要完成

開始的時候孩子肯定會排斥,但經過你的嚴格執(zhí)行,孩子慢慢就會習慣,需要注意的是,命令孩子做家務和提出你的需求,是完全兩種語態(tài),不要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誤導.

2.勞作的是時間要固定,讓孩子形成慣性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當孩子做某件事情,一旦形成了某種慣性,他便會不由自主的執(zhí)行,所以我們在最初分工的時候就應該明確時間,可以是一天當中的一個時間段,也可以是每個星期的其中一天.

在勞作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不斷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因為有的孩子不愿意做家務是覺得自己做不好.

3.鼓勵孩子,并且表達感激

鼓勵是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最好方法,每做完一樣工作要及時給予表揚,這也相當于孩子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可千萬別忘了鼓勵呦

家長一定不要小看做家務這么簡單的事情,這對孩子未來性格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不僅可以增強孩子的責任感,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分工協作能力。

所以說,我們要慢慢放下父母的角色,靜下心來,參與進來,參與他的成長,體會孩子給我們帶來的快了!
相關問答
孩子在家中能幫父母干什么家務
1個回答2022-09-28 02:30
搞衛(wèi)生,洗衣服啊。
看父母干家務或聽見聲音就煩,為什么,怎么辦
1個回答2024-02-09 01:58
這可能是你的近來的心情不好所至,境由心生,如你心情好的話,你就不會煩了。你應該找出引起你心情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然后進行調整。心態(tài)平和了,那一切就會好起來的。
孩子幫父母干家務家長有什么樣的感受?
1個回答2024-01-26 03:12
孩子變得懂事了,應該是非常高興的。作為母親,一直以來對孩子的照料終于得到了回報,孩子只所以變的優(yōu)秀,應該是自己和家人言傳身教的結果,也是學校受到教育的結果。感謝學校和老師的辛勤付出,也感謝孩子讓自己...
全文
有誰父母都不給小孩睡懶覺的?
1個回答2024-02-15 09:47
我爸媽也一樣,他們總覺得自己醒了,就會去叫醒孩子,但是孩子有自己的作息習慣。 你跟你爸媽說,自己睡得晚,晚上思考比較快,所以早上想多睡會,并不是懶,請他們尊重你。
小孩,作業(yè)懶得做,讀的作業(yè)總要父母在旁聽
1個回答2024-01-30 23:37
你好,這個是他個人的習慣和愛好。指導意見在這個時候主要的還是父母的作用的,這個還是父母要要求的嚴格一些會更好的。
小孩,作業(yè)懶得做,讀的作業(yè)總要父母在旁聽
1個回答2024-01-29 20:04
病情分析:你好,這個是他個人的習慣和愛好。 指導意見:在這個時候主要的還是父母的作用的,這個還是父母要要求的嚴格一些會更好的。
有關“父母呼 應勿懶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11 22:04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是最好的故事。
父母拿懶惰的孩子怎么辦
1個回答2024-02-29 01:22
這個最好是教育好孩子。 不要很懶惰的。 并且父母經常跟孩子 講道理。
有一對懶惰的父母怎么辦
3個回答2023-08-12 03:0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父母上進與否,都是他們的生活,作為子女只要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不要要求父母。 每一個孩子都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未來的自己什么樣子取決于自己多努力,不在...
全文
有的孩子很懶惰!這是父母的原因還是孩子本身的原因?到底怪誰呢?
1個回答2024-03-05 20:10
父母的教育問題,“勤快'的父母往往會帶出懶惰的孩子,那是因為這部分父母或是怕累著孩子,或是怕耽誤孩子學習, 大包大攬,所以,孩子理所當然的懶惰起來。。。 還有就是一些父母,本身在行為上就很懶惰拖拉,...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