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明:為什么認同“原生家庭決定論”的人,恰好都是失敗者?

2023-12-01 12:13

1個回答

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徐昭君 崔貫利

小明語錄:

年輕的時候,我們應該允許自己犯錯,因為我們有犯錯的資本。年紀漸大以后,我們應該允許自己犯錯,因為這時錯誤猶如生活本身。人生就是一個錯誤接一個錯誤的修行, 一路錯下去,也就對了。

承接上文:趙小明:為什么說你的孩子進入幼兒園時,面臨著重大風險?

本文節(jié)選自“看電影學心理”系列,我們繼續(xù)以電影 《波斯語課》 為素材,來學習心理學。

上文中,我們談到了人的存在,有身體的存在、有家庭關系的存在、有學校與老師與同伴關系的存在,還有語言的存在。我們接著 探索 關于人的存在。


那么我們特別給大家強調,我們心理咨詢治療的不是原生家庭的病,我們治療的是人的存在的意義。

一個人一旦失去存在的意義,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而人活在世上,只要你滿足了吃穿住行這些基本的生存條件之后,人所有的精神需求其實都是在試圖創(chuàng)造一種自己活下去的意義。

兒童也是一樣,如果兒童不能找到自己在學校生活中當前存在的意義,他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

這個問題輕一點就是沉迷 游戲 ,重一點就是輟學、厭學,宅在家里,再嚴重點就是放棄 社會 ,退出 社會 ,放棄生命。

人為什么會產生一種存在感危機呢?

我們還是先以孩子為例,從大家最容易理解的地方入手。

你們想想,現(xiàn)在我們的這些小朋友們,他們在學校里面上學,他們每天存在的方式出現(xiàn)了哪些存在感危機?


大家記住,對于孩子來說家庭的存在是一個常態(tài),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哪怕是單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

所以,哪怕是單親家庭,家庭的存在方式并不是孩子追求的首要目標。

因為孩子更重視的是在學校中的存在,除非一個人連家都沒有,每天連吃穿住行都滿足不了,比如說每天都吃不上飯。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他的生存的存在、家庭的存在才會變成他的首要追求的目標。

如果一個人現(xiàn)在每天能吃飽飯,那么生存就不會成為他每天存在所追求的主要意義。

那么,再比如說,一個人他已經進入到了小學、初中階段,只要他有一個父親、母親在他身邊,他就不會把家庭的存在作為他的最重要的存在方式。

這個時候孩子會把學校帶來的存在感,作為他最重要的存在方式。

很多人可能對于這一點理解不了,大家都認為家庭的存在應該更重要。

不是的,我們前面給大家說了,除非這個人沒有家庭,他是個孤兒,在這種情況下,家庭對他的存在就變成了最重要的存在。

但是即使這個人是個孤兒,他沒有家庭,但是如果他進入到了 社會 生活,我們說的 社會 生活并不是指他成年以后的 社會 生活。

而是指未成年的時候,他進入 社會 , 社會 生活、學校生活也會成為他最主要的存在的方式。

很多人還是很難理解,就是為什么一個孩子不會把家庭的存在作為他最主要的存在方式呢?

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家庭不是人生存的目標,人生存的目標實際上是 社會 。

因為人是社群動物,人們并不是生活在家庭中的,其實人是生活在 社會 中的。

所以任何情況下,人們都會以 社會 標準作為自己最重要的標準,而不會以家庭標準作為自己最首要的標準。

這就是為什么說孩子更重視自己在社群中的表現(xiàn),在學校中的表現(xiàn),而并不會在乎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方式。

如果大家對于這一點還是有質疑的話,我們繼續(xù)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當你的孩子長到了三歲,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里面對他的教育就是,如果你吃飯時,飯菜掉到地上就不要再吃它了,因為飯菜臟了。

可是當你的孩子去上幼兒園之后,幼兒園老師給了他另外一種教育。當孩子從幼兒園回到家,再遇到飯菜掉在地上,他馬上就撿起來放嘴里去了。

然后你給他說,臟!你怎么把臟的放到嘴里去了?

你說孩子會聽你的還是會聽幼兒園老師的?即使幼兒園老師現(xiàn)在不在他身邊,他聽誰的呢?

但凡有一點點常識的人都會明白,孩子一定是聽老師的,而不會聽家長的。

這說明什么?

說明一個小孩兒都能明白,社群的存在、 社會 的存在才是他這一生最主要的存在方式,而不是將家庭的存在作為他的主要存在方式。

04、社群才是人生的參考標準

一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他永遠會以社群作為他最重要的參考坐標、參考系。

而不會以家庭中所發(fā)生的一切作為他的參考標準。

心理學關于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比如說,一個孩子他到底會不會學會抽煙,他在青少年階段會不會學會抽煙,并不是因為家庭的影響。

家里面父親、母親抽煙,并不會決定這個孩子是否抽煙。

但是只要在這個孩子的同伴中,在他青少年的同伴中,但凡有一個人抽煙,他馬上就會學會抽煙。

為什么?

因為孩子會拼命地以他的同學、同伴,作為他最重要的參考系去加以模仿。

因為孩子更害怕的是在社群生活中,在學校生活中被孤立,所以他們一定要在社群中尋找共同的語言。


所以,有些孩子,你會發(fā)現(xiàn)父母給他培養(yǎng)出了各種各樣的習慣,但是孩子仍然會以他生活中的同伴,作為他最重要的模仿對象。

明白了這點,大家應該就知道了。孩子的存在方式并不是家庭的存在方式。

孩子并不太重視家庭的存在方式,孩子更重視的是社群的存在方式,學校的存在方式和同伴的存在方式。

小明語錄: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是為了完成一個使命,有些人忘記了他的使命,始終迷茫一生,使命幫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人生的價值,和存在過的證明。努力去發(fā)現(xiàn)你丟失的使命,找回之后更要有勇氣去實現(xiàn)。


三、“原生家庭論”是一個偽劣命題

這就是為什么我反復給大家說,原生家庭這個詞是一個偽劣命題,是個假冒偽劣心理學。

因為它對人的影響根本就沒有那么大,任何人都是以社群作為他最重要的參考系。

看到原生家庭論是偽命題,很多人就會說,不是呀,我就是被家庭影響的呀,你看我現(xiàn)在所有一切都是家庭影響的!

為什么很多人會說出這樣的話呢?

道理非常簡單,我先把結果放在這兒,然后再給大家慢慢分析。

原因是,一個人一旦在社群生活中失敗了,受挫了,他就會要找另外一種支撐他的方式。

很多人就開始找家庭的問題和麻煩了。因為他總要為自己的失敗找一個理由。

所以一個人在社群生活中越成功、越順利,越不會去想家庭給他帶來的影響。

一個在社群生活中越受挫、越失敗,他越會去找家庭給他帶來的影響。而實際上家庭影響并沒有那么大。

只是因為他們在社群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存在的證據了,產生存在感危機了,他才需要去找家庭的麻煩。


那么,如果大家還不相信這一點,我們再來舉個例子:

你們想想,現(xiàn)在的很多家庭,對孩子各方面照顧得都很好,他也能夠吃飽飯,父母和他的關系也不錯,但為什么孩子還會出很多問題呢?

然后家長們就會仔細地檢索,自己是不是哪里教育不對,是不是哪天對孩子吼了,對孩子罵了,會對孩子不夠好?

實際上你盡管去找,父母永遠都能找到自己對孩子不夠好,不夠完美,達不到100分的證據。

但是你再去看那些沒問題的孩子,人家的父母從來都不是100分的教育,從來都不會是完美的一個家庭。

03、雷鋒的經歷告訴你,社群存在感可以彌補一切家庭的不足

很多沒有問題的孩子,他的家庭反而有重大問題,那是為什么呢?
那是因為這個孩子對他影響更重要的社群生活很順利。

也就是說,孩子進入三歲之后,他更主要存在的方式是群體、同伴、學校的存在感。

他要在這個地方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只要在這找到自己的存在的方式、存在感和自己存在的意義,家庭對他來說根本就無所謂,無足輕重。

我要給大家這樣講,是因為有很多證據,最典型的證據就是雷鋒的例子

這個例子我給大家講過很多次了。

雷鋒小時候的生活經歷,大家都知道,父親沒有,母親被地主凌辱,在他的面前上吊而死。

這些事情如果放到今天這幫心理咨詢師的嘴里,那就是重大的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沒錯吧。

但是在雷鋒的成長過程中,他得到的是什么?他在社群生活、 社會 生活中得到了成長。

雷鋒16歲就在生產隊開拖拉機了,這是一個非常令人羨慕的職業(yè)。

所以,他在社群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存在價值。

還有,他很早就當了兵,當兵之后,他當?shù)氖?汽車 兵。

這些都為他帶來了最好的存在感和存在的方式,所以他不會有問題。

四、人不僅僅需要社群存在感,而且要多元化

那么我們再反過來說,一個孩子出問題,是什么出問題了呢?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在學校生活中他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了。

現(xiàn)在學校生活中最重要的存在感是什么呢?現(xiàn)在的學校生活幾乎忽視了孩子和孩子之間共同玩耍的時間。

現(xiàn)在的學校生活,老師能夠看見一個孩子,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往往只是因為這個孩子學習成績好。


所以這就造成現(xiàn)在的孩子在學校里面要想找到存在感,甚至他在學校里面要得到其他同學的友誼,他必須或者說只有一條路可行,那就是他必須要學習好。

如果他學習不好,同伴都不愿意跟他玩耍。

所以學習好就變成了這個孩子在學校生活中唯一的存在方式了。

那大家想想,如果這個存在方式受挫了,或者這個存在方式失去意義了,這孩子立即就會失去存在感,失去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可是在一個學校里面,在一個班級里面,能夠稱得上學習好,一定是只有一小部分學生,甚至是只有幾個學生。


一旦一個孩子失去存在感,失去自己存在感的價值和意義,他就會發(fā)生存在感危機。

這時候,這個孩子就會產生與此有關的所有的心理問題,我們前面都已經給大家反復談過了。

未完待續(xù)


小明語錄:

一定要盡早一些,去做那些你歡喜的,樂在其中的,能獲取持久快感和熱情的,你本該做卻一直未做的事情。不要讓力比多辜負了歲月,不要讓自己和生命等得太久。在今年的中秋,我自豪地說,我做到了。

相關問答
“我可以承認失敗,但是我決不認輸,”是病句嗎
1個回答2023-03-31 17:57
不是病句,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失敗,我們絕不能被這些失敗打垮,也不能因為這些失敗就放棄,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可以把這些失敗當做成功的動力,來激勵自己前行。
有哪些失敗者理論
1個回答2024-02-08 01:10
許多沒有取得成就甚至沒有真正去努力的人,總是把自己個人的失敗歸因于外部環(huán)境條件的不匹配不成熟;但事實卻是 在同樣的環(huán)境下,同樣起點甚至起點更差的人卻難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環(huán)境當然影響環(huán)境...
全文
古時候有沒有人因為不認真做事而失敗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13 15:24
懸梁刺股”、“囊瑩映雪”、“ 鑿壁偷光 負薪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隋朝有一個叫李...
全文
《童話二分之一》中趙庭雨假扮趙庭諼認不出追了趙庭諼兩年的那個男人在劇中叫什么名字?
1個回答2024-02-17 07:41
劇中的名字 李天澤真實名字叫 李茂 ,在 15集的7:00中可以看到。
有沒有認為自己教育兒子,失敗的人出來
1個回答2024-03-14 00:56
我算一個,我兒子明天滿兩歲,就目前他的脾氣性格,已經證明我教育失敗
趙本山的小品寫出恰當?shù)某烧Z
1個回答2024-02-20 14:15
妙趣橫生 miào qù héng shēng 【解釋】橫生:層出不窮地表露。洋溢著美妙的意趣(多指語言、文章或美術作品)。 【出處】秦牧《藝海拾貝 藝術力量和文筆情趣》:“好些平常的事物,在卓越的作...
全文
溫故:“為什么我要談論失敗的好處
1個回答2024-02-24 01:16
因為,失敗意味著脫離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不再欺騙自己成為另一個人,開始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唯一關心的事情中。如果不是因為從沒成功過,可能就不會堅定地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取得成功。 人生的最低點,成了重...
全文
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和失敗失敗的家庭教育呢?
1個回答2023-10-09 11:30
成功的家庭教育大體一致虧前,失敗的家庭教育則各有各的不幸。 成功教育三種狀態(tài): 1.孩銷雀清子自信陽光,積極向上。 這應該來源于父母或歲仿者至少有一方的樂觀開朗。
細節(jié)決定成敗事例論證
1個回答2024-02-03 21:25
細節(jié)決定成敗事例論證 一對新婚夫妻因做生意,不想急于要孩子,但又不能不辦那事兒。于是,套兒成為既辦那事兒又不會有孩子的安全保護神。但是,在辦那事兒時,由于沒有檢查套兒是否漏氣,結果意外有了孩子。...
全文
古代因為上課沒認真聽講而失敗的例子
1個回答2024-01-20 22:06
在來我們北京天通苑金色雨林測評的孩子中有很多注意力不集中、讀書跳子漏字跳行,甚至上課坐不住話多的,丟三落四,磨蹭馬虎、看錯題,寫作業(yè)慢,這些孩子如果在7歲前給予訓練效果非常好,如果12歲前培訓還有效,...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