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其弟子的兩則故事

2023-11-24 04:54

1個回答
  1、孔子誤會了顏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qū),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

  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

  孔子嘆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2、樹德與樹怨

  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衛(wèi)國從政期間,曾經對一個人用個砍斷腳的刖(yue)刑。

  衛(wèi)國君臣發(fā)生*的時候,子羔要逃走,來到城門,發(fā)現城門已經關閉了。守門的人就是那個曾經被子羔砍斷腳的那個人。

  那人說:“在那邊城墻上有個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說:“君子不能從缺口過去?!?br/>
  那人說:“另外那一邊有個洞口,可以逃走?!?br/>
  子羔說:“君子不能鉆洞逃走?!?br/>
  那人說:“這里有一間房子可以躲避?!?br/>
  于是,子羔進入了那座房子。追兵過去之后,子羔要離開,對那個受刑的人說:“我不能損害國君制訂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斷了您的腳。我現在逃難,這是您報仇報怨的好時候,您為什么還會幫助我逃避災難呢?”

  那人說:“砍斷我的腳,本來就是因為我犯了罪,那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當初您審判臣的時候,一開始先根據法律尋找減輕臣刑罰的方法,是想要讓臣免于法律的懲罰,這是臣很明白的;在審判完了定罪的時候,要確定刑罰了,您很莊重傷感,都可以從表情上顯現出來,這個也是臣很明白的。您不是因為私情而要對臣徇私舞弊,只是因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會自然而然地這樣做。這是臣要使您逃避災難的原因?!?br/>
  孔子聽說之后說:“善于做官吏的人,盡力樹立起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人,總是會多構成怨敵。用公正之心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說子羔做到了?!?/div>
相關問答
孔子弟子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18 18:03
在孔門弟子中,顏回以突出的德行修養(yǎng)而著稱。對于 “仰之彌高”的孔門哲理,他堅守先生“不恥下問”的教悔,一起畢生精力“研之彌堅”,“欲罷不能”,深得孔子的贊賞。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
全文
誰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1個回答2023-01-07 19:25
應該是顏回。
孔子弟子 故事
1個回答2024-01-24 12:10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現突出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語言方面表現突出的有宰我、子貢;辦理政事能力較強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獻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
全文
孔子和弟子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18 22:01
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 溝通,合作,執(zhí)行,責任 一天,孔子決定帶著他的弟子遠行。 途中,他們發(fā)現了一塊破爛的馬蹄鐵。溝通,合作,執(zhí)行,責任 孔子讓弟子把這塊馬蹄鐵撿起來,但弟子懶 得彎腰,假裝沒有聽見...
全文
孔子與弟子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1 06:11
1、孔子的故事:逆境識顏回 孔子率眾弟子周游列國時,有一段時間的處境非常悲慘。 有一次,孔子師徒被人困在陳國境內的荒野里,糧食吃光了,連續(xù)七天沒吃上飯,以至于孔子餓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車上。 孔子的弟子顏...
全文
關于孔子與弟子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2 04:12
顏回字子淵,魯國人。在眾多弟子中,顏淵是孔子最為欣賞的一個,認為他好學而不違仁,最有可能繼承自己的理想。孔子說:“顏淵這個人,他能夠保持三個月不違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幾天乃至一月,也就到頭...
全文
孔子弟子故事
1個回答2024-02-13 02:23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現突出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在語言方面表現突出的有宰我、子貢;辦理政事能力較強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獻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
全文
孔子最有名的兩名弟子
1個回答2022-09-19 19:55
應該是顏淵和子路吧
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3 15:36
孔子對子路說:“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笨鬃诱f:“我不是問這方面。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怎么會有人趕上呢?”……子路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
全文
關于孔子和弟子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16 22:42
關于孔子和弟子的故事: 子路曾經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里能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