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避席的典故

2023-11-23 12:49

1個回答

曾子避席的典故:孔子在家里和學生論道,這時候有聽見有客人上門拜訪,于是孔子讓學生趕緊回避,然后起身迎接。

曾子避席介紹如下: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jīng)》,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相關(guān)人物是曾子,孔子。

曾子避席故事介紹如下:

曾子是孔子其中一個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

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說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避席介紹如下:

避席亦作辟席,是東亞傳統(tǒng)的交往禮節(jié)之一。東亞傳統(tǒng)以前習慣席地而坐(中國在宋代以后才普及使用椅子),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謙遜,都要離開坐席而伏于地,這種做法便叫做避席。

避席起源于一個歷史上有名的典故——“曾子避席”。說的是:有一次曾參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

曾參聽了,明白老師是要指點他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的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在這里。

相關(guān)問答
曾子避席的故事譯文
1個回答2024-01-31 19:37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
全文
曾子避席的典故出自哪里?
1個回答2024-02-18 15:01
譯文: 過去曾參住在費地,費地有個與曾參同姓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說:我的兒子是不會殺人的。她依舊織自己的布。過了一會兒,一個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
全文
曾子避席的意思
1個回答2024-02-13 03:07
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上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譯文: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
全文
曾子避席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1-25 10:31
“曾碼廳沒子避席遲納”出自《孝經(jīng)》,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伏衡
曾子避席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
1個回答2024-02-25 11:26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jīng)》,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
全文
曾子避席,
1個回答2024-04-06 14:10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jīng)》,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人們就能和睦相處,你知道什么原因?”曾子恭敬道:“我不夠聰明,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曾子避席的意思
1個回答2023-11-15 18:41
曾子避席的意思介紹如下: 曾子避席不僅表現(xiàn)了其踐行禮法的堅定意志,還向世人傳遞出尊師重道的要義,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 曾子避席是《孝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故事。曾子是孔子高徒之一,有一次他坐在孔子身...
全文
成語“曾子避席”的來歷?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個回答2024-01-18 21:40
陳祎是隋末唐初洛州人,有一次和幾個哥哥聽父親講授《孝經(jīng)》第一章。 父親說:“古人沒有椅子,都是席地而坐??鬃酉蛩牡茏觽兪谡n,大家也都是坐在席子上。有一天,孔子講著講著,他忽然提了個問題,叫他的弟子曾...
全文
曾子避席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1個回答2024-03-14 20:54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jīng)》,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
全文
曾子避席的原文是什么?
1個回答2023-12-10 16:20
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fù)坐,吾語汝。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
全文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