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的特點是什么,黃梅戲的藝術評價

2023-11-20 00:23

1個回答
  在中國五大戲劇里黃梅戲以抗日題材及愛情故事被人們所喜愛,在 黃梅戲文化 中許多名人對它也是諸多好評。那么同學們知道黃梅戲的特點是什么嗎?人們對于他的藝術價值評論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約從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產生和流傳到皖、鄂、贛三省間的采茶調、江西調、桐城調、鳳陽歌,受當?shù)貞蚯?青陽腔、徽調)演出的影響,與蓮湘、高蹺、旱船等民間藝術形成結合,逐漸形成了一些小戲。

  進一步發(fā)展,又從一種叫“羅漢樁”的曲藝形式和青陽腔與徽調吸收了演出內容與表現(xiàn)形式,于是產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戲。從小戲到本戲還有一種過渡形式,老藝人稱之為“串戲”。所謂“串戲”就是各自獨立而又彼此關連著的一組小戲,有的以事“串”,有的則以人“串”。

  “串戲”的情節(jié)比小戲豐富,出場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圍。其中一些年齡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來扮演。這就為本戲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第二階段,是從辛亥革命到1949年。這一階段,黃梅戲演出活動漸漸職業(yè)化,并從農村草臺走上了城市舞臺。黃梅戲入城后,曾與京劇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劇、揚劇、淮劇和從北方來的評劇(時稱“蹦蹦戲”)的影響,在演出的內容與形式上都起了很大變化。編排、移植了一批新劇目,其中有連臺本戲《文素臣》、《宏碧緣》、《華麗緣》、《蜜蜂記》等。

  音樂方面,對傳統(tǒng)唱腔進行初步改革,減少了老腔中的虛聲襯字,使之明快、流暢,觀眾易于聽懂所唱的內容。取消了幫腔,試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劇和其他兄弟劇種的程式動作,豐富了表現(xiàn)手段。其它如服裝、化妝和舞臺設置,亦較農村草臺時有所發(fā)展。

  第三階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慶黃梅戲藝人帶著《打豬草》、《藍橋會》等劇目到上海演出。幾十年來造就了一大批演員,除對黃梅戲演唱藝術有突出成就的嚴鳳英、王少舫等老一輩藝術家外,中青年演員馬蘭、韓再芬等相繼在舞臺上、銀幕上和電視屏幕上展現(xiàn)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觀眾的注視。嚴鳳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攝制成影片,轟動海內外。

  黃梅戲的藝術特色:
  在劇目方面,號稱“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大戲主要表現(xiàn)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xiàn)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小戲大都表現(xiàn)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斗籮》。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編了《天仙配》、《女駙馬》、《羅帕記》、《趙桂英》、《慈母淚》、《三搜國丈府》等一批大小傳統(tǒng)劇目,創(chuàng)作了神話劇《牛郎織女》、歷史劇《失刑斬》、現(xiàn)代戲《春暖花開》、《小店春早》、《蓓蕾初開》。其中《天仙配》、《女駙馬》和《牛郎織女》相繼搬上銀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嚴鳳英、王少舫、吳瓊、馬蘭是黃梅戲的著名演員。

  黃梅戲的類別主要有花腔和平詞。花腔以演小戲為主,富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平詞,正本戲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敘述、抒情,韻味豐富,如行云流水。

  黃梅戲有兩大聲腔體系———花腔體系、平詞體系。花腔體系脫胎于民歌小調,屬曲牌體。平詞體系淵源于高腔、彈詞、羅漢樁、道情、吹腔、徽調、京劇等聲腔,屬板腔體。這兩大聲腔體系,都植根于安慶地區(qū)的聲腔土壤。黃梅戲表演形式,在學習借鑒昆曲、京劇、徽劇等大劇種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早期黃梅戲從業(yè)人員中,有成就、且有史料記載的黃梅戲老藝人,絕大部分都是安慶地區(qū)的人。例如蔡仲賢(已知最早黃梅戲演員,生于1821年,望江縣人),胡普伢(最早黃梅戲女演員,生于1821年,太湖縣人)、洪海波(潛山縣人)、葉炳池(東至縣人)、咎雙?。☉褜幙h人)、胡玉亭(望江縣人)、龍昆玉(望江縣人)、程積善(貴池縣人)、查文艷(懷寧縣人)、丁永泉(懷寧縣人)、潘澤海(安慶市人)、嚴鳳英(桐城羅嶺人)等,他們之間都有師承關系。

  建國前,黃梅戲沒有文人介入,演出的百余本大小傳統(tǒng)劇目,絕大部分都是移植于青陽腔、岳西高腔、京劇和徽劇。

  通過以上對黃梅戲聲腔形成的探討,劇目積淀的溯源,演員師承關系的覓蹤以及黃梅戲歷史沿革發(fā)展的總體把握,我們對黃梅戲劇種的發(fā)展概貌,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黃梅戲的源頭就在安慶地區(qū),黃梅戲誕生于安慶地區(qū),成長于安慶地區(qū),興盛于安慶地區(qū)。聲腔系統(tǒng)是一個劇種的重要標志,任何一個劇種和隸屬于這個劇種的聲腔系統(tǒng)的形成,都有一個不斷吸納、借鑒、融會、揚棄、改造、流傳、不斷適應觀眾審美需求、艱難復雜的積累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個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中,一定會有與本劇種在文化背景、人文環(huán)境、審美趨向、生活習俗等方面,存在著淵源關系的某一種或某幾種音樂素材,是本劇種的重要養(yǎng)分,從而加速了這個劇種的形成。

  如果我們將一個劇種比喻成一條江河,那么,對于催生這一劇種成熟的某一種或某幾種音樂素材,只能算是沿途匯入那條江河的支流。黃梅戲之于黃梅采茶調的關系,就如同江河與支流的關系,黃梅采茶調是促成黃梅戲成熟的重要因素,但決不是黃梅戲的源頭。

  黃梅戲源頭的歷史記載陸洪非先生在《黃梅戲源流》一書中,對黃梅戲的源頭列舉了幾種傳說。

  傳說之—:“黃梅戲是在‘懷寧腔’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慨敶悍N秋收之時,農民們慣唱‘懷調山歌’來歌頌自己勞動的豐收。這種民間優(yōu)美抒情的山歌小調,統(tǒng)稱為‘懷寧調’?!?br/>
  傳說之二“……黃梅戲起源于安徽安慶地區(qū)。從前每逢黃梅季節(jié),常常洪水成災,四鄉(xiāng)農民為了祈求豐年,就在這個時候舉辦迎神賽會,會上出現(xiàn)各種歌舞演唱,在這種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戲曲形式,因與黃梅季節(jié)有關,故名曰‘黃梅調’?!?br/>
  傳說之三:“黃梅戲源于湖北黃梅縣的民歌小調即黃梅采茶調?!?br/>
  以上三種傳說,我認為前兩種傳說較為符合歷史真實,后一種傳說就顯得牽強附會,很多人因為黃梅戲和黃梅縣同字同音而趨同黃梅戲源于黃梅縣的說法。當然,一些專家也曾從音樂、劇目、師承的層面進行分析、推論,認為黃梅戲源于黃梅采茶調,但提出的論據(jù)、論點不具有說服力,他們也坦承由于可供借鑒的資料匱乏,所以,無法最終形成定論。

  至于黃梅戲到底源于何處,很少人有興趣去探討研究。這既有年代久遠,原本就缺少文字資料,一些了解情況的老藝人也相繼去世,又無經費支持的原因,也與人們普遍對黃梅戲起源持漠視態(tài)度有關。

  【結束語】我以為,黃梅戲經過一代又一代人艱苦卓絕的創(chuàng)造發(fā)展,已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民間小戲,一躍成為全國著名劇種,且在戲曲整體萎縮的形勢下,依然保持著一種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這得益于黃梅戲的通俗化、大眾化的藝術品格和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精神。
相關問答
評劇黃梅戲
1個回答2024-02-18 22:33
很抱歉,回答者上傳的附件已失效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是怎么死的
1個回答2024-03-16 02:41
王冠亞    湖北武漢人。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大師的丈夫。194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入畢業(yè)于安徽師范大學(原國立安徽大學)數(shù)學系本科,曾在阜陽軍分區(qū)文工隊、安徽軍區(qū)文工團、南京軍...
全文
黃梅戲大全唱黃梅戲歌詞從小爸媽就對我,說,黃梅戲可
1個回答2024-03-04 18:50
"旅行的意義 - 陳綺貞 詞:陳綺貞 曲:陳綺貞 你看過了許多美景 你看過了許多美女 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你品嘗了夜的巴黎 你踏過下雪的北京 你熟記書本里每一句你最愛的真理 卻說不出你...
全文
黃梅方言黃梅怎么說
1個回答2024-05-11 19:04
黃梅方言中,“黃梅”一般可以發(fā)音為“уан1 ме2”(yuan1 mei2),其中“уан”(yuan1)的發(fā)音類似于漢語普通話的“元”,而“ме”(mei2)則類似于普通話中的“梅”。需要注意的是...
全文
黃梅話的黃梅話
1個回答2024-03-12 19:45
黃梅話屬于江淮方言區(qū)里的黃孝片。黃孝片方言有19個縣市區(qū):黃陂、孝感、黃州、團風、羅田、蘄春、應山、英山、浠水、麻城、鄂州、紅安、安陸、應城、黃梅、武穴、云夢、九江、瑞昌。黃孝方言基本上都保持了古漢...
全文
黃梅戲經典老電影全集 > 黃梅戲女巡按
1個回答2024-03-06 22:35
黃梅戲的優(yōu)秀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槐蔭記》、《女駙馬》、《夫妻觀燈》、《打豬草》、《柳樹井》、《藍橋會》、《路遇》等等
黃冬梅三個字藝術簽名
1個回答2024-01-17 13:53
[黃冬梅]藝術簽名設計生成版。如圖:
了解黃梅戲
1個回答2024-02-10 00:05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劇種,發(fā)源于以安徽省安慶市為中心的皖江流域(--上至湖北黃梅縣,下至安徽安慶宿松、岳西、太湖、望江、潛山、懷寧、安慶市區(qū)、樅陽、桐城以及安徽池州在內的廣大皖江流域。)并最終以...
全文
黃梅戲龍女的結局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24 03:05
結局是,龍女私入凡塵被罰刮去三片麟片,然后與張郎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有什么好聽的黃梅戲?
1個回答2024-02-22 14:59
女附馬,經典,還有那個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不知道是不是黃梅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