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摩崖石刻群的景點特點

2022-07-03 07:16

2022-07-03 07:51

石溪摩崖石刻群位于香洲山場村后山,地名石溪,在半山中,有一條溪水沿山澗而下,長流不息。 石溪摩崖石刻群是清代山場鄉(xiāng)人鮑俊與文人墨客仿效蘭亭會吟風弄月時留下的藝術杰作,分布于石溪及周圍的嶙峋怪石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有32處。年代由1831年至1879年,陰刻,以行書為主,也見楷書和隸書,大者如“石溪”、“鵞”等近米大,小則幾厘米見方。石溪摩崖石刻群于1986年被列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石溪摩崖石刻群由于石溪崖峭瀑奇,風景綺麗,成了人們仙鄉(xiāng)何處覓,即此是蓬萊的游覽勝地。
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曾遠道而來,用草書在石上題刻了古壁石三字,并落了款,因而使石溪揚名。石溪原名叫水門,因在石溪落瀑處有兩塊大石,形似門戶而得名,清代書法家鮑俊,在門戶左側的一塊圓石上攜刻石溪兩個大字,從此人們就稱這個地方為石溪。
登上崖頂石溪巖石右側一圓石刻著曠觀兩字。南眺遠山如黛,玉盤一樣的香洲區(qū)盡收眼底。當年名士多聚于此,豪飲放歌賦詩懷古,留下累累筆墨石刻,因年代久遠,現(xiàn)存僅三十余處。石溪摩崖時刻群大多取意于環(huán)境、石貌、如茂林修竹、樵徑等游人至此,如臨一座書法展覽館,趣味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