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進化過程?

2024-03-13 10:34

2024-03-13 13:30
恐龍是怎樣進化而來的,科學家們在尋找和搜索。一種觀點認為,恐龍及現(xiàn)代爬行動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樣的小型動物,名叫“楊氏鱷”,約30厘米長,走起路來搖搖晃晃,靠捕捉蟲子為生,它們的后代進化為兩類,一類是繼續(xù)吃蟲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類是半水生的早期類型的初龍。其中后者(早期類型的初龍),與恐龍有較為可靠的親緣關系。初龍的代表--植龍,只需瞧上植龍一眼,就會明白它的外貌與鱷魚像極了。植龍和鱷魚一樣是食肉性動物,不過植龍的后代也有進化成素食性的,但無論是肉食性的還是素食性的都拖著一條粗大有力的尾巴,它能在水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為了提高劃水速度,它們的前肢移到了后肢上,因此前肢短小,后肢粗大有力,在水中穿梭自如。但是后來因為天氣越來越干旱,水中的恐龍不由的來到岸上,在岸上因為前肢短后肢長的緣故,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它們便改為用后肢走了,為了保證前后平衡,長而粗大的尾巴這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姿態(tài)改變了,移動速度也變快了,這對進化恐龍是關鍵的一步。

不過,當時因為身體條件不完善,還不太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水里度過的,一旦身體結(jié)構更加完善,真正的恐龍就出現(xiàn)了!這類新的,富有生氣的動物向似哺乳動物發(fā)起了進攻!

據(jù)說,恐龍的祖先是一種小型的初龍名叫“派克鱷”。體長約60——100厘米,由更早的半水生動物進化的,拖著一條笨重的尾巴,長著一雙比前腿稍微長一些的長腿,看起來似一只用兩條腿走路的恐龍,但實際上它還是用四肢行走的,偶爾才用兩條后腿奔跑,派克鱷與大型似哺乳動物犬鴿獸生活在同一世紀,當遇到危險時,會很快跑開,而它自身也是一種肉食恐龍,那雙后腿能幫助它在追捕獵物時移動的更快。久而久之,派克鱷進化成了恐龍。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