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作者是誰

2024-03-10 14:02

2024-03-10 16:0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出自清代錢泳的<<履園叢說>>中錢泳生平簡介:錢泳原名鶴,字立群,號梅溪居士,無錫人。生于1759,卒于1844,享年85歲。錢泳出身于名門望族卻不事科舉,這到底是因為家里有錢,不用稻粱謀,還是因為個性使然,已無史料可查。這在今天也有點不可思議。這就像現(xiàn)在的孩子能考大學(xué)卻執(zhí)意不考。也許正因為如此,錢泳才會行萬路里,讀萬卷書,不人云亦云,也才會年過八秩仍著述不輟,身后留名史冊,為我們無錫人世代引以為驕傲。讀明清筆記,怎么也繞不開錢泳的《履園叢話》。這本古代筆記以內(nèi)容豐富、資料翔實、文筆流暢而著稱。全書分24卷,涉及典章制度、天文地理、金石考古、文物書畫、詩詞小說、社會異聞、人物軼事、風(fēng)俗民情、警世格言、笑話夢幻、鬼神精怪等許多方面,堪稱包羅萬象,蔚為大觀。錢泳晚年潛居履園,“于灌園之暇,就耳目所睹聞,自為箋記”,自謙其為“遣愁索笑之筆”。他自序《履園叢話》,是清道光十八年七月,時年八十。說錢泳退隱歸里,是指他年方弱冠即離家遠行,長年游幕異鄉(xiāng),足跡遍及直隸、山東、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省,五十年后才回歸故里,過起隱居生活來。通常讀書人所說的退隱,是指做官的年老多病,做不了官了,回家頤養(yǎng)天年;或者是耿直氣盛,不為五斗米折腰,歸去來兮,還自問胡不歸;而錢泳的退隱與這些人不同,因為錢泳一輩子沒做過官,甚至從未考過舉人進士,故比之于做官的退出官場,更像武林人退出江湖。錢泳是清代著名學(xué)者,生前精通金石碑版之學(xué),尤善篆書。即便到了二三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墨寶亦隨處可見;如揚州的明月樓,常熟的錢牧齋墓,不一而足。錢牧齋本是明朝大臣,官至禮部尚書,清兵下江南時,率領(lǐng)弘光朝廷的官員向多鐸投降,并派人四處張貼榜文,號召百姓不要抵抗,免得化為齏粉,故大節(jié)有虧,人所不齒。就在乾隆皇帝亦大罵錢牧齋“喪心無恥”,查禁他的著作,江南文人愈加鄙夷他是“江浙五不肖”之首時,錢泳卻毅然為荒廢已久的錢牧齋墓“集刻蘇文忠書曰‘東澗老人墓’五字,碣立于墓前,觀者莫不笑之?!贝巳裟嫠兄?,要有多大的勇氣才敢這樣呵!錢牧齋所著的《初學(xué)集》、《有學(xué)集》、《國初群雄事略》及《列朝詩集》,至今仍是明清史學(xué)者所研究的重要著作。錢泳為錢牧齋墓刻字,是尊重身為文人的錢牧齋,而不是屈膝投降的錢牧齋。一是一,二是二,錢泳沒錯。錢泳在《履園叢話》“血袍”一節(jié)中,對抗清殉節(jié)的楊廷樞更為尊重,敬仰之情溢于字里行間。通常認為,女子裹足從宋代起,歷經(jīng)元明清直至民國,前后經(jīng)歷700余年。所謂裹足,是把女子的腳從小用布裹起來,使其變得又小又尖,人稱“三寸金蓮”。錢泳自幼精通經(jīng)史,博覽群書,尤其擅長于史學(xué)考辨。他在《履園叢話》“裹足”一節(jié)中,不厭其煩地追溯裹足的來由。他發(fā)覺古人推崇女子裹足,是因為喜歡看女人穿一種小巧玲瓏的舞鞋跳舞,認為舞鞋越小越好看,自然也希望女人的腳一個比一個小。錢泳考證,裹足“起于南唐李后主,至宋時有裹有不裹”。于是他在書中寫道:“大凡女人之德,自以性情柔和為第一義,容貌端莊為第二義,至足之大小,本無足重輕?!卞X泳于每個女人都得裹足的清代,發(fā)出革除這一陋習(xí)的呼吁,使他與同樣反對裹足的袁枚、李汝珍、俞正燮和龔自珍等齊名。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