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譯文中對于移公移山的決定鄰居孩子的態(tài)度是?

2024-01-20 20:22

2024-01-20 22:45
《愚公移山》中對面移山這件事,文中人物主要有三種態(tài)度:愚公妻子的“獻疑”、智叟的“笑而止之”、眾人的“雜然相許”。愚公妻子是“獻疑”,認為丈夫連魁父這樣的小山都動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辦呢?是對愚公的關心和擔心;智叟是“笑而止之”,認為憑愚公這把老骨頭,連山上的一棵草都毀不了,還想動土石嗎?是對寓公的輕視和嘲笑;子孫是“雜然相許”,對寓公移山獻計獻策,說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擴展資料:《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其主題思想即恒道。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過“智叟”與“愚公”的對話,展現(xiàn)出了“智叟”之愚與“愚公”之智,告訴人們做事要持之以恒,才有可能成功。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表現(xiàn)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頑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fā)。這篇寓言亦有很重要的客觀意義。首先,它具有人定勝天的思想,在天人關系上,重人輕天的傾向十分鮮明。其次,愚公在批駁智叟時,關于山與人的關系的分析,實際上蘊含著進步的哲學思想,講的是在一定條件下事物之間的關系可以發(fā)生轉化的道理。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