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貫口繞口令一道黑十道黑,大概是誰發(fā)明的?能說說它的來歷嗎?

2024-01-11 14:30

2024-01-11 19:05

老百姓發(fā)明的。

一道黑,兩道黑,三四五六七道黑輪稿,八九道黑十道黑。

我買了個煙袋烏木桿兒,我是掐著它的兩禪察頭那么一道黑。

二姑娘描眉去演戲,照著她的鏡子那么兩道黑。

粉皮兒墻,寫川字兒,橫瞧豎瞧三道黑。

象牙桌子烏木腿兒,把它放著在那炕上那么四道黑。

我買了個母雞不下蛋,把它圈在那個籠里捂到(五道)黑。

挺好的騾子不吃草,把它拉到在那街上遛到(六道)黑。

買了頭小驢兒不拉磨,背上它的鞍韂騎(七)到(道)黑。

姐倆南洼去割麥,丟了她的鐮刀拔到(八道)黑。

月窠兒的小孩兒子得了病,團幾個艾球灸到(九道)黑。

賣瓜籽的打瞌睡,嘩啦啦啦撒了那么一大堆,他的掃帚簸箕不湊手,那么一個一個拾到(十道)黑。

隨著語言文字的形成和發(fā)展,我們的祖先越來越注意漢字字音前后各部分的異同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雙聲疊韻詞。這些雙聲疊韻的關(guān)系,處理不好,很容易纏繞混淆;處理好了,又可以產(chǎn)生不同凡響的音韻美。

這使得一些人想到尋找規(guī)律,練習(xí)發(fā)音,訓(xùn)練口頭表達(dá)。于是,他們開始有意識地把一些聲韻相同的字組合在一起,故意兜圈子,繞彎子,連續(xù)成句子,教兒童念、誦。其中一些音韻響亮而又拗口、詼諧風(fēng)趣的句子,不僅兒童喜歡,不少青年人也很喜歡。

這樣,一個人唱出或幾個人唱和,就在人民群眾中耳口相傳,流傳開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又不斷修改、加工、充實、完善,使賀桐茄它更近似于一首首幽默詼諧的歌謠,更加妙趣橫生。至于誰是繞口令的具體作者和修改者,人們根本沒有留意。因此,也就無所謂哪首繞口令是哪個人的作品了。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