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行潛規(guī)則:若想在古董行立足混飯,必須要有好眼力和過人的膽識。
眼力過人,則撿漏一夜暴富;
眼力不夠,則打眼傾家蕩產(chǎn),可謂成敗榮辱全在瞬息之間。
我自幼混跡于爾虞我詐的古董行,二十歲出頭就已到達了人生巔峰,名車豪宅一樣不缺,偶爾還能跟漂亮姑娘們在酒店聊聊人生,儼然成為了同齡人羨慕的逍遙公子。
其實,命才是我成功的訣竅。
我生在古董世家,比常人擁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古董。
不論春秋戰(zhàn)國的青銅器,還是唐宋元明清的金石字畫,我都曾無數(shù)次的上手觀摩,久而久之練就出了好眼力,有時看字畫只需看半卷就能辨別真假,為此圈里人送了我一個"吳半卷"的綽號。
我爹就立下了"三不收"的規(guī)矩——鬼貨不收、賊貨不收、兇貨不收。
鬼貨是指土夫子從古墓里摸出來的陪葬品,行里人也稱之為冥器,雖然這類貨中有不少珍品,但畢竟涉及到挖墳掘墓,屬于傷風敗德且違法的行徑。還有一種說法是鬼貨上面沾染著不干凈的東西,會讓人走霉運,所以不能收。
賊貨就是那些膽肥的主兒通過專業(yè)的偷盜手段,從各大博物館或私宅偷來的物件。
兇貨,這類貨物大多與年份、品相無關,主要集中在兵器方面,例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因為這類物件大多傷過人沾過血,所以收到手中難免晦氣。
其實不收兇貨是古董行默認的規(guī)矩,從小到大我去過很多古玩鋪子,著實沒見過掛著刀刃兵器的,即便真有,那必定是個外行在裝孫子。
有次我鼓足勇氣勸老爹收兩件鬼貨,結果被他抽了兩個嘴巴子,可是從那以后,我對于鬼貨的熱情有增無減,并由地上轉為了地下。
或許老爹早就看出了我的心思,以致于在彌留之際,拉著我的手叮囑以后就是活活餓死,也決不能壞了三不收的規(guī)矩。
老爹還囑咐我,如果遇到過不去的大災大難就去找"三道疤",他會告訴我渡劫的辦法,但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去找他,否則后悔莫及,我正準備追問原由,結果老爹就駕鶴西去了。
其實,對我而言做到三不收并不難,但想要別人跟我一樣,可就難于上青天了。
尤其是那些不太懂規(guī)矩的新手,在他們眼中鈔票才是最重要的,才不管青紅皂白,只要有錢賺,哪怕是陰曹地府生死判官手中的毛筆,他們也照收不誤,漸漸地古董行的水越來越渾,生意也越來越差。
馮棒槌就是在古董行渾水摸魚的人,棒槌是指古董行不太懂的人,由于馮棒槌眼力不夠,又著急發(fā)財,經(jīng)常買到打眼貨,所以大家都叫他馮棒槌,以至于真名叫什么都忘了。
馮棒槌最離譜的一次是居然花了八千買了一個新燒的碗,當時還跟我炫耀,說這是乾隆本年的碗。
我淡然一笑,當著他的面,用刮刀把碗底上的"乾隆年制"掛漿款去掉,隨即露出讓他終生難忘的五個字:微波爐專用。
古董行不同于其他行當,沒有沿街吆喝的習慣。
因為買主們一旦看到店主吆喝,就算是想買也不敢買了,同時肯定在心里咒罵:真要是好物件,還用得著吆喝嗎?一定是在推銷砸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