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是我國古代幼兒行為規(guī)范的范本,是根據儒家圣賢孔子的教誨編成的。該書是家喻戶曉的蒙學讀本,被譽為“開蒙養(yǎng)正最上乘”。其影響之大、讀者之廣,僅次于《三字經》。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問的秀才李毓秀。他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后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guī)》。弟子,指學生,泛指幼兒;規(guī),就是規(guī)范、規(guī)矩。該書采用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簡明具體地列舉了幼兒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是養(yǎng)成忠正家風、教育幼子的最佳讀物。幼兒時期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從這個角度講,用深入淺出的兒歌形式對其進行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弟子規(guī)》結構嚴謹,全書由《論語·學而篇》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一句,發(fā)展引申而來。人常說:“百善孝為先?!敝袊藲v來重視孝道,認為孝道乃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一個人只有孝順自己的父母,才可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去關愛他人。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誠信,常言道:“人無信不立?!边@句話在今天的社會依然不過時。如果一個人說話不算數,就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而一個不被信任的人,是無法取得成功的。